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

之三‧群馬--上信電鐵

原本計畫到伊香保溫泉去走走看看,也或許泡個美人湯,慰藉在寒風中行走的旅人。
到了高崎卻臨時改變想法,決定一探上信電鐵之樣貌,心想既然在JR Pass所限定範圍內,應該還蠻有趣的吧!

走吧~
就這樣走去月台搭車。
之前查過網站,感覺這一條線並不是非常熱門的路線,網站也做的很糟,更別提有什麼案內可以提供。
應該是條很有歷史的鐵路了。
車廂共兩節,很舊,乘坐者少。
主要行駛路線高崎~下仁田間,這個區域間,似乎只有這條線路行走。
眼前的風景越來越空曠,陽光灑進車廂內,這一段真是未知的旅程。上車前仍未決定目的地,要去哪?做些什麼?探索些什麼?從流飄蕩,任意東西。

小巧的電車車廂


沒有幾個人乘坐
如不知目的地,終點便是。
一路緩步的駛向終點--下仁田。
出站驗票時,站長看著我亮出的Pass說:抱歉~這張票不能用喔!我翻到背面的路線圖,指著下仁田解釋著:上信電鐵有包含在內喔!站長又一臉疑惑問我:妳為什麼要來這裡呢?妳要去哪裡?做些什麼呢?大問哉!連我無法回答自己的問題。只好笑著說:只想到處看看。關東三日券開辦至今,我應該是一個造訪下仁田的外國旅客吧!又或,下仁田這裡根本不是一個觀光的景點,怎值得一個外國人特地造訪?

出站後,我深深明白站長為什麼會問那些問題。因為這裡,就只是一個安靜到要沉睡的小鎮。午后,藍天白雲,氣溫正好,車站前排班的運轉手們在車內打瞌睡,此時才後悔先前做錯決定也於事無補,一切只能向前行。

巷道無人,下午兩點,在午休吧?一個旅人無意闖進這陣靜謐,在空蕩的巷弄中徘徊,一看便知這是個外人。

原本感到緊張萬分而加快腳步,但離車站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路程,還能多快呢?不如放慢欣賞這小站的樸實無華吧!想像午休中的娃娃與爺爺奶奶,想像忙碌家事的媽媽,一個旅人此時正經過窗前。

意外在車站內發現「関東の駅百選認定駅」,所以,我走進的是一個被賦與某種意義的車站?如此一想,改變念頭,除此之外,只有此法。
小車站,下仁田。

離車站步行約十分鐘的諏訪神社,除我之外,四下無人。
想拍照也找不到幫手

下午兩點,沒有半個人的巷弄
繞了一小圈,又走回車站,搭下班車回到起點。
中途雖想下車,但還是怕打擾了這幽靜,不如說旅人膽怯吧!

上信電鐵沿途經過的風景宜人,一趟約五十分鐘的路程,群馬風光盡收眼底。遠處的富士山隱約可見,這台車就像是把人帶往兒時記憶,那些,你似乎遺忘的,又在眼前開展。


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

之二、下町風--琦玉川越



利用關東三日券,第一站決定到琦玉。

日帰りの旅,其實可以再冒險一點,但父母一再表示今年流年不利易有血光,聽一次不怕,聽到五次以上自己也變得神經兮兮,結果就是不敢跑太遠。

要下町風味,川越是首選。有小江戶之稱,是從前川越藩的城下町。琦玉離東京不遠,東京都內許多路線有開往琦玉,費用不高在千元內(如果不坐對號準急的車),且四十~五十分左右就會抵達,這是離開繁榮到樸實鄉鎮最快的方式。雖然指標寫可以步行,但方向感不佳的我決定坐上往川越公車。事實上大約六站就抵達蔵造り街道,因當天使用的是JR的車票,離老街較遠。若是乘坐東武鐵道較為方便且距離較近。

整條街道的古味,讓我心曠神怡。說不出的輕鬆與喜悅,就像離開了塵囂,回到古代。



蔵造り街道,是以防火材質所建造的房屋的街道,先前經過大火後保留下來的戶數皆是用此材質建造,後來居民皆用此建材建造房屋,才保留這條風味十足的街道。




歷經戰火卻沒有被摧毀的川越藩之鐘塔
在當時,鐘塔肩負重要的使命,關於全城之姓命。
如今也只是默默矗立在這不起眼的角落,隱於矮房之間,如今仍維持每日敲四次鐘的傳統,可惜到的時間不對,要不能回味一下古老大鐘的鐘聲呢!

郵局
指定文化財的大澤家宅

還沒靠近,周圍的房子已漸顯古味,老街賣的東西各地都大同小異,但只有風情無
法複製,江戶時代的風情即便如是。

老街上,過往的車輛是新款式,一種不突兀的對比。今昔之間,這麼近,那麼遠。

馱果子街道,小而不大橫丁,是滿滿對於兒時的記憶。各種古早味的零嘴,這邊提供的不只是工廠大宗製造的,還有老店對於傳統味道的堅持。只是非假日時顯的冷清,人煙不多,店家也多半沒營業,有些小小失望。



川越車站周圍有非常多的店家及百貨,在候車時是很好打發時間的。

再走一段路到冰川神社。
只有一兩對夫妻的大神社案內裡,此時有點冷清寂寥。

剛剛做完了兒童七五三,滿滿的祈福繪馬,保佑著我們家的孩子平安長大。
每個父母的心中都是這樣祈求的吧!
孩子們,以後要長大做個有用又快樂的人噢!
我也這麼想著。





之一‧箱根不負責小旅行

不如其他旅者的認真
沒特別做功課又隨性的我,此行註定要錯過一些風景。

先是因故錯過了浪漫號,慢車晃到箱根已近午時,無暇玩耍,為了能搭上行抵旅館的公車,並能在晚餐之前抵達,只好忍痛犧牲。

箱根的交通方式網路有太多網友介紹與分享,更換不同的交通工具是到箱根旅行的一項特色之一,首先登場的是箱根登山電車,由箱根湯元出發,終點站是強羅。這是箱根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長度最長、最多站,世界上屬一屬二行走於山間之電車,阿里山小火車也是排名前面的山區火車。
箱根登山電車
接著是箱根ケーブルカー(登山纜車),這是沿著山璧攀爬的電車,有點高度,由強羅駛往早雲山。
箱根登山纜車
早雲山已近箱根的最高點,再換乘ロープウェイ(吊掛式纜車),構造與日月潭纜車差不多,還要再大些,而爬升的高度與距離與之要更高更遠,總搭乘時數約為二十四分鐘。中間還有一個換站點--大涌谷駅。換站則是因山勢太高路線無法一路連接,總標高約一千公尺。

不斷運轉的空中纜車
早雲山後,接著由桃源台搭海賊船渡過芦ノ湖到對岸的箱根町。
海賊船則是箱根的最大賣點之一,彷彿就像魯夫般乘風破浪,是人氣指數最高的交通工具。

大小孩都愛的海賊船

雖然一路追趕無暇欣賞美景,但一路更換的交通工具卻也滿足了心靈,尤其接近山頂開始飄起細雪時,更加確定我的選擇沒有錯。

到箱根卻不住在箱根,是件很冒險的事。
前往湯河原的車,最後一班三點四十五,錯過了便束手無策。我一路追趕,就怕錯過。此時雪越飄越大,其他遊客紛紛搭車離去,很是不安,直到站務員過來確認說明,才真正鬆一口氣。下午三點,已經沒有太多人跡,商家開始收拾打烊,這裡,已經要進入休眠狀態了。

選擇住在湯河原這個和箱根比起來並不耀眼的地方,直到抵達旅館前我一直擔心這個決定的正確性。坐上公車後,不斷向山頂走,積雪面積越來越廣,氣溫也一路下降,繞過山頭後又向下前行,到了一個安靜的小鎮。

和箱根相比,天差地遠。不管是人跡或是商業化的程度。
到了車站前打電話請女將接送,五分鐘不到的車程,迎接我的,是一間小旅館,就算是每天經過也不會注目的建築。
但以上的風情,正是我期望的結果。

預約時訂的是沒有廁所浴室的和室房,但女將卻安排了三樓附廁所,可以住下一家人的一房一廳大和室給我,她並沒有特別說明理由,交待了負責照料這個房間的阿姨接待我們進房。
很大的和室房,外面還有一個不算小的玄關
進房後阿姨先介紹房間的設備及浴衣、泡湯、用餐等,並告知餐點是由專人送到房內用餐,一如傳統的老旅館,女將會在客人用餐後泡湯時鋪好床墊,而我驚訝的正是竟然可在泡湯後穿著浴衣在房間內用餐,這不是我原先預期的!因為那樣房價都不便宜。雖然一直想像日本節目一樣奢侈一次,但每次總下不了手。
晚餐的內容比想像中的多,事前已決定小奢侈一下,但沒想到竟是多到吃不下,努力著吃了快一個半小時,女將前來關心用餐完畢與否,甚至貼心的幫手拙的我處理蟹腳。
一人份的晚餐,還有壽喜燒和四份冷盤沒有入鏡
言談中得知我第一個由海外來的客人,光臨此地多半是當地或鄰近縣市的老人。加上箱根溫泉遠近馳名,溫泉旅館何其多,客人幾乎選擇住在箱根,不可能選擇離箱根要四十分鐘以上車程的區域,在旅遊上來回占掉太多時間。

阿姨非常健談,原來害怕我的破日會大概無法溝通,但神奇的是我們竟然聊了好久,甚至問了阿姨的工作內容,連帶聊了她的家庭狀況:先生死後剩她獨自一人住在此地,孩子婚後住在他縣,她持續做這份工作養活自己,同時也打發時間。沒想到她已經工作了二十年,這間店已超過五十年,而今是第三代接手,所有的餐點都是老闆娘一手料理。

小旅館的房間數只有七間,但幾乎住滿,除我及另一對夫妻看來較年輕外,其餘都是當地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夫妻,在小到不行的湯屋裡,泡滿四人就覺得擁擠,其他三位阿婆熱烈的交談,彷彿當我不存在似的,就算我硬著頭皮自我介紹,她們只是驚訝(或說害怕)的回一句:妳好!又繼續她們未完的話題。

隔天一早,一樣在房內用餐,又繼續和阿姨閒聊,好有人情味的感覺,這樣的交流這是旅行的意義。問過離開時間後,阿姨在五分鐘前電話提醒,並送我們至車站直到我上車。這樣的服務,由心而起並非虛情假意,離別時總覺鼻酸。

旅行的重點似乎為了那一泊二食而非箱根了。

第二天又沿原路回去,邊走邊玩,時間要算的剛好,才能順利接上每一個接駁工具,而每項都有固定的發車時刻,錯過了可能再等半小時,甚至一小時。考量再三,放棄了箱根神社的山中健行,連箱根湯元老街也放棄了,只去了路順的大涌谷。

被破放棄的箱根神社海上鳥居,就在眼前

今日陽光普照,不如昨日的壞天氣,雪停了,積雪退去不少。第一次看到雪的興奮至今仍未消退,但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大涌谷,仍是寒意逼人,由溫熱帶國家來的我,還不習慣這樣的冷。山上賣的黑玉子,我沒興趣,反而對蕃薯冰淇淋情有獨鐘。這裡類似七星山小油坑,不同的是,一邊冒著地熱之煙,另一邊卻是白色積雪,形成對比。



匆忙中結束了這段旅程,雖然不如他人用一般的方式暢遊箱根,但難得的住宿經驗,總是不需此行。


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

流浪十三天

決定了之後就不後悔,如果再猶豫不決放不下工作那也沒什麼好說的
背包背了,出走。
不需要有任何理由或原因,或對誰解釋。
流浪不僅需要衝動,也要理性

如果兩者兼具,就走吧!